人们最初使用的是一种叫“圭表”的计时器它是一种依靠计算日影长
人们最初使用的是一种叫“圭表”的计时器,它是一种依靠计算日影长度来计时的工具。所谓“圭表”由两部分组成:直立在地面测日影的标杆或石柱叫做表,南北放置测量表影的刻板叫做圭。时间又被称为“光阴”,意即太阳在地上留下的阴影,光阴一词就和圭表有关系。在圭表的基础上,人们又发明了“日晷”,还是以光的投影来判断时刻。日晷由一根晷针和一个刻有刻线的晷盘组成。当太阳的方位变动时,晷针在晷盘的投影所指向的方向也不一
人们最初使用的是一种叫“圭表”的计时器,它是一种依靠计算日影长度来计时的工具。所谓“圭表”由两部分组成:直立在地面测日影的标杆或石柱叫做表,南北放置测量表影的刻板叫做圭。时间又被称为“光阴”,意即太阳在地上留下的阴影,光阴一词就和圭表有关系。
在圭表的基础上,人们又发明了“日晷”,还是以光的投影来判断时刻。日晷由一根晷针和一个刻有刻线的晷盘组成。当太阳的方位变动时,晷针在晷盘的投影所指向的方向也不一样。古人根据长期的观察,确立了十二个时辰所对应的日影方位并以此来判断时间。比如“午时三刻”指的其实就是日晷盘午时位置的第三个刻度。
圭表和日晷都是利用太阳来计时的方法。但碰到阴雨天如何计时呢?古人发明了“漏刻”的方法。“漏刻”就是利用水流的均衡性原理,在壶里盛水,通过观察壶上刻有时间的标尺(叫刻箭)位置来判断时间。“漏刻”的方式由于不受天气和气候的影响,在中国民间长期并广泛使用。
机械动力的计时器在中国古代也是存在的。宋代苏颂在张衡发明的水运浑天仪的基础上改造完成的水运仪象台可以准确报时,并显示十二个时辰。除此外,还有香篆、油灯钟、蜡烛钟、沙钟等计时工具。17世纪后,西方更为精密的钟表传入,人们逐渐放弃了原有的计时工具。
在计时方法上,古人采用百刻制的方式,即将一昼夜均分为一百刻,一刻约等于14.4分。隋唐时期发明了十二时辰计时。西方钟表传入中国后,为适应24小时计时的方法,百刻制改为96刻制;一个时辰两个小时,一个小时四刻。
上一篇:古人是如何计数的?
延伸阅读:
- 电冰箱省电方法[图]
- 家具保养清洁常见的七种方法 不同质地家具保养妙招[图]
- 拓跋嗣听后说“现在国库已经空了没办法再等到明年秋天如果明年秋[图]
- 人们最初使用的是一种叫“圭表”的计时器它是一种依靠计算日影长[图]
- 八月辛亥日蜀国大将军姜维进犯狄道雍州刺史王经与他在洮水以西交[图]
- 黄武初魏使曹休来伐齐以道远后至因住新市为拒会洞口诸军遭风流溺[图]
- 无念无妄念 真如真真实不虚妄;如不变其性遍布于宇宙中真实的本[图]
- 督抚总督和巡抚的并称明清两代最高地方官兼理军政、刑狱三江两湖[图]
- 大凡一国有三种控制关系控制别人被别人控制不能控制别人、也不为[图]
- 依文奉法任官职事不受赠遗食饮节俭如此者贞臣也[图]